努力建设绿色大学 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时间:[2009-12-30] 阅读: 次
自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学校就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用“绿色思想”教书育人,用“绿色科技”开展科研,注重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将绿色环保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1.大力开展植树造绿,校园绿化起点高 近年来,学校每年栽树上千棵,并在校园建设改造的同时对校园绿化进行了全面整合,统一规划设计。按三区八个组团对教学区、居民社区结合建筑道路科学布局,以高大乔木为骨架,以常绿灌木为主体,名贵花草作陪衬,草坪绿林作铺垫,对校园进行高起点、高品味、大手笔、大投入的绿化美化。新栽常青树4120棵,落叶树1364棵,观赏树610棵,其中大乔木824棵,新造林6085株,建成了法桐区、银杏区、国槐区、合欢路、樱花路。结合学校的地理特点,着重发展了地被植物,种植早熟禾、三叶草、高羊芳、石竹、红色酢浆草、麦冬等地被植物5000多平方米;小叶女贞、黄杨、绿篱6000多米;种植品种优良的名贵花木600多株和红叶李、樱花、玉兰、银杏等花树和、一串红、郁金香等草花2万多株。使整个校园灌木占整个绿化面积的60%—70%,常青树占40%,草坪占整个绿化面积的35%。绿地面积由原来的2万多平方米增加到5万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由原来的28%增加到43%以上,绿化覆盖率占可绿化面积的96%以上。整各校园草坪茵茵,湖水清清,林木葱葱,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弘扬生态文明,重金投入园林式建设,提升了学校形象和品味。 学校在全面栽花种草植树的同时,按照乔木,灌木、花草为主体,雕塑设施为景点,科学搭配,精心设计,先后建成了以五彩喷泉为景观的教学区南大门广场景点;以行政楼为中心,行道树和楼前绿篱为主体,假山和花树汇集的曲径通幽的南院后乐园;以10亩草坪作铺垫,建筑大师梁思成和老校友、革命家秦邦宪雕塑为主体,具有历史厚重和光荣传统的立体绿化园林。以自强、笃实、求源、创新为主题的平整、宽敞的图书馆广场,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主题的青年群雕作标志的教学大楼南广场。在迎宾大道雁塔路中断新建宏伟、壮观,具有厚重历史涵义和象征意义的气势恢宏的西大门。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以广场为主体,以雕塑为景点、文化石、读书凳、文化路牌、双百亭、水面景观、读报栏、三好标兵宣传栏,建筑、路灯、道路、绿荫相互衬托,动观得景,景观见趣,整个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四季常绿、宁静、幽雅、美丽、清新,创造了最佳的育人和宜居环境。 3.建立了长效校园管理机制,使校园环境四季得到了保持。 环境会随季节变化而起伏,为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整洁,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环境卫生规章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生活垃圾全部实行了袋装化;对校园的清扫坚持了多扫、勤扫、责任包干、落实到人,做到垃圾清运不过夜;校园卫生保洁做到了全天有人捡果皮、纸屑;校园主干道和行政楼前保证每天洒水两次,校园环境清爽卫生;逢节过节针对卫生死角都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周边环境坚持实行四自一包;环境卫生检查和建筑垃圾 清运安排有专人管理,凡进出校园内施工拉土的车辆,必须加盖,经过处理后方可通行,防止污染道路和环境。 学校先后拆除原有危房、旧楼14栋、新建20余万平方米新楼,将楼前楼后围院全部进行大规模综合整治,从行政办公区,再到教学区,学生住宅区和学生活动区。共拆除违章建筑、乱搭乱盖的院内建筑物80余处,整治卫生死角3000多平方米,并结合基础设施改造,将所有电线杆全部拔除,所有线路全部铺设到了地下,对校园主干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对部分破损严重的道路进行重修,道路的硬化率达到了100%,对学校篮球场、田径场、网球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改造。全部铺设成塑胶面和人工草坪,有效地减少了飘尘污染。对二次供水坚持每年进行水质卫生理化检测。医疗废弃物严格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校园管理始终保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对绿化移苗和植保管理、环境卫生、实行服务定额和质量与工资挂钩的考评办法,使校园卫生得以长期保持。对绿化的养护管理做到了树木精心栽培,草地、绿篱修剪平整,在社区居民中实行了花草树木、绿地领养制度,由社区居民对社区内的草坪和名贵花木进行居民领养;职能部门对全校所有的名贵花木和大树建立了资料档案,对名贵花木实行了挂牌管理。改变了重栽轻管的作法,实行栽管并重,以管为主的绿化模式,按照花木的品种、习性进行科学管理,做好养护、浇水、除草、治虫、育苗的一系列工作,使全校的树木、花草都生长旺盛,树形完整,花繁叶茂,生机勃勃。 4.狠抓节能改造,强化污染治理,为节约型校园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节约水电的消耗,学校投资对学生宿舍、教室等公共场所加装了红外感应节水器,使卫生间节水率达到了70%,在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用水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实现了稳中有降;为节约用电,学校投资120多万元,对学生宿舍、教室用电线路全部进行改造,加装了节电计量装置,走廊里电灯全部改用了声控开关,对全校1300台空调加装了远红外控制系统,实现了室内低于26℃或无人自动关机,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商业用户全部换装了AC卡计量表,学生宿舍实行定额用电,超额用电自己买卡;几年来在能耗消费基数增加,水、电费上调的情况下,水、电费的总支基本保持了平衡。 在校园建设中,注重资源整合与协调,杜绝豪华奢侈,重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规划容积率和校园绿地,努力实现校园绿的的均衡布局与景观品质的提升。在景观建设中,合理选用树种,合理搭配乔、灌、草的种植,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设计规范,其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完全进行独立分项计量,采用绿色生态理念,应用计算机环境模拟先进技术优化声、光、热、风及水环境设计,优化窗、墙比,新建的44、45、46三栋高层住宅和新建的28层研究生公寓全部采用了锻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和外墙均采用EPS防水材料冷热桥和节能处理,在日常运行维护中,强化能耗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和行为节能,对绿化浇灌、景观布水和路面洒水实行定额定量管理,尽量安排喷灌并合理安排浇灌次数和用水量,明确要求师生自觉执行室内空调采暖的节能设定,严格控制空调开启时间;推广无纸化办公,废纸再利用,提倡双面低、减少次数,节约打印耗材,鼓励使用太阳能,现在全校太阳能已达600多台,禁止在学生宿舍使用电炉、电饭锅、热得快,强化行为节能,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能耗。学校多次获得了西安市节能办公室、节能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扬,省发改委节能减排专刊专版登载了我校节能减排工作的做法。 为控制油烟污染,学校投资30多万元强制性对学生食堂、宾馆、招待所、幼儿园等餐饮灶房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有效地降低了油烟对校园环境的污染。全校2500户居民住户和学生食堂、宾馆、招待所、浴池和开水房锅炉全部用上了清洁燃料天然气。2009年,又响应政府号召,停用了自备燃煤锅炉,加入了市政热力管网,以采暖成本提高的代价,杜绝了二氧化硫排放,为西安洁净的空气和蓝天做出了贡献! 5.注重环保宣传,渗透绿色理念,环保意识得以增强 学校首创绿色课堂,将环境保护知识和绿化通过学科渗透方式融入相关和教材,在大学生中开展以绿化、环保为主体的全班班会,团日宣传教育活动的必修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环境保护的教学内容。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环境保护的教学内容,开展“爱我校园从我做起”、“小手拉大手”和“我为学校添绿色”以及“我为小树浇浇水”等主体对日活动,教育学生用自己双手创造优美环境,使每一个人从实际参与中增加环境保护意识。社区居委会对校园家属进行环保宣传,以教职工签订绿地领养合同。领导带头支持环保,经常对教职工以报告会的形式灌输宣传绿色理念,增强环保意识,使这种以人为本的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做到遇路与草坪绕道走,小孩爬树有人管。 学校大学生“补天”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9年10月,2007年已是第八届,该协会由创建时的50人已发展到现在的800余人。协会自成立以来,为社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环保志愿者协会制定有“社团章程”、“绿色营策划书”、“环境论坛计划书”、“社会实践计划书”、“行动纲领”等。“环保办”与“环保协会”经常为“校刊”、“校报”、“校广播站”投稿,办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栏,宣传国家的环境保护法、环境知识等,使广大师生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向“深绿层”迈进了一大步。环保协会和校民盟支部还经常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各种各样的演讲、环保科普知识竞赛、宣传环保知识、宣传国家环保法规、政策、方针、法令。在重大的纪念日活动中,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讲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环保协会还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与社区居委会、中小学开展“环保周”活动等,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大学生开展的“秦山岭区社会调查”活动,就对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的秦岭山脉的地质、地貌、气候、水质、生物、土壤等自然条件进行广泛调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学校党委宣传部与大学生环保协会联手还专门开辟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保护网页,网址是:www.xauat.edu.cn,尽最大可能的扩大环保知识的宣传。 学校还举办“让绿色地球的理念融入每个人的心中”和“大学生环保社团如何有效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水资源与环境”等为主题的“中日大学生环境论坛”,通过国际交流,使学校学生社团的环保活动走向了世界。 6.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绿色科研,取得可喜成绩 学校依托环保高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在工程院院士、博士导师、校长徐德龙的带领下,学校每年都有一大批节能环保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08年省高校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学校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中“西部干旱地区污水再生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建筑节能设计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等三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第二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还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完成并获奖科技项目20多项,有一批学者围绕绿色节能、环保的建筑展开研究,承担着国家省、市的科研课题。其中,“863”项目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973”计划项目一项,“十五”科技攻关项目40余项。刘加平教授承担的“黄土高原绿色建筑体系研究”科研项目,利用了自然资源技能保暖,体现了现代生态环境的优点,受到世界关注。在抗震救灾中提出用钢结构这种绿色节能建筑代替以往的建筑,受到省政府的重视,现有三所学校已建成,分布在洋县、武功、宝鸡。校长徐德龙教授研究和发明的“筒悬浮预热窑节能新技术”,连同所开发的三个系列产品使水泥生产成本下降50%,热能耗下降30%,电耗下降15%,污染降低50%,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经国家推广运用以来,已经和正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学校的环境达到了:环境噪声均小于60分贝(白天),校园空气质量达标率大于90%,道路硬化率达100%,绿化覆盖率96%以上,校园生活气化率达100%,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率大于70%,烟尘控制达标率大于85%,清洁能源使用率大于90%,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大于60%,燃煤使用率下降30%。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普及率达100%,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大于80%。环境质量明显改观,良性循环的生态校园基本建成。 学校连续五年被中宣部、国家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授予的“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5和2006年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卫生先进单位”和“陕西省绿化先进集体”。2007年获陕西省先进集体单位,陕西省级文明校园,2008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省级园林式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中正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
【关闭】